文天祥舜小说全文 文天祥舜小说免费阅读大结局

时间:2022-05-06 16:57:13

文天祥舜是著名作者张振鹏经典小说中的主角,这部作品构思新颖别致、设置悬念、前后照应,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氛。内容主要讲述《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》从父母的修养、处世、学问、智慧、威信、意志、心态、习惯、方法以及理解孩子等方面,全面总结了父母应该怎样“修”自己的“身正”,辅以“教育孩子的方法”,从而让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真正行之有效。 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镜子,你总能够在他的身亡看到自己的影子。因为,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。所以,父母必须品行端正,身体力行,言传身教,千万不能表面一套,背后一套,在外面一个样,在家又是一个样。父母先做到,再要求孩子做到。父母自己做得差,却对孩子提出高要求,孩子是不会接受的! 为了让父母成为孩子

>>>>《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》 在线阅读<<<<

精彩内容试读

    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,谁的意志力强,谁就能在困苦中找到突破。比如,大地震的当下,被掩埋同样深度、同样时间、身体受损状况相似的人们,有的生存了下来,有的走了。生者一定有强烈想活着的愿望,这种强大的意志力让他坚持下来;亡者,可能就在那一瞬间,对生还不抱希望了,放弃了。于是,同样的境遇,阴阳两隔。强大的意志力可以决定人的生死,那么,还有什么不能决定的呢?

   在困苦中铸就坚强的毅力

  一颗将要发芽的种子,泥土是它最大的障碍,但又为它提供了生长的源泉。一股飞流而下的瀑布,悬崖峭壁挡住了它奔流的气势,但又造就了它生命的壮观。而苦难可能阻挡了人们前行的信念,但又铸就了人们生命的辉煌。因此,父母不要担心孩子遭受逆境,逆境能促进孩子的成长,也能锻造孩子坚强的毅力。

 『经典事例』

  霍英东,曾是香港房地产业巨头,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。霍英东出生在穷困的渔民家庭,全家人靠父亲租船驳运货物来维生,穷得甚至连鞋子都穿不上。在霍英东7岁那年,父亲和两个哥哥相继因遭遇海难而去世,留下了瘦弱的妻子和尚未成年的3个孩子。

  霍英东的母亲异常坚强地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。母亲接过父亲留下来的驳运生意,起早贪黑,来回颠簸,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。到了夜晚,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在昏黄的灯下穿针引钱,为孩子们缝缝补补。

  后来,霍英东考上香港著名的皇仁书院,但他为学杂费发愁时,母亲却当即表示全家人勒紧了裤腰带也要供他读书,母亲不怕困苦的信念让霍英东震撼不已。一位平凡母亲给予儿子巨大的精神力量,使儿子一步一步地从磨难中挺起脊梁,最终从一个穷困潦倒的船民之子发展到拥有百亿元资产的超级富豪,成就了自己的辉煌。

『教育感悟』

  生活原本不是一帆风顺的,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苦难,而苦难恰恰可以磨练人的毅力。正如霍英东为省钱而跑步上学,反而练出一副强健的体格;他曾每天忙碌在上学和帮母亲打理的紧张生活中,这种劳累虽然使霍英东筋疲力尽,头昏眼花,但他一直认为,这使他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,总是不畏艰难,能够从容对付。

  所以,苦难到底带给我们的是不是财富,完全看我们有没有坚强的意志。作为父母,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为孩子们遮风挡雨,更要把自己的坚强注入孩子的血液,使孩子可以永远扬起生命的风帆。

『身体力行』

  父母在平日生活里,通过以下方式可以锻炼自己的毅力。

   1. 做事有明确的目标。

  父母无论在生活中,还是工作中,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首先要清楚做这件事情的目的,然后确立明确的做事目标。只有清楚为什么这样做,才能突破过程中的种种困难,而要达到的目标就会推动我们想办法解决故障,而不是唉声叹气,无所适从。所以,是否有能坚持下去的毅力和是否有明确的目标有很大关系。

   2.有条理的规划和积极的行动。

  所有目标是要通过行动实现的。父母做事确立了目标后,有条不紊的计划会让事情的条理变得明朗起来,再加上积极的行动,会很有效率地做好事情。而良好的效率会让我们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,这种内心的感受也会成为继续坚持的动力。所以,当父母感到毅力不坚定的时候,看看做事的条理出现了混乱。

   3. 及时排除负面心理的影响。

  有的父母在执行事务时,很容易受消极心理的影响,比如害怕失败,害怕别人的批评。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会削弱人的毅力,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很重要。父母暂时放下繁杂的事情,出去亲近一下大自然,换个心情,暂时转移注意力可以排除负面的心理影响。等再回到事物中时,可能一切都很容易应对了。

『教子参考』

  坚强的毅力是在困苦中锻炼出来的,父母要注意对孩子的培养。

   1.不过分心疼孩子。

  每个孩子都很坚强,娇气是被父母强调出来的。孩子的心底单纯,没有太多的杂念,越小的孩子对苦难的感知能力越弱。比如:小学生背个大书包,去问他重不重,大多都说:“不重。”不是孩子刻意表现什么,当过孩子的人都有同感。反倒是父母觉得:“哎呀,书包这么重,孩子多累啊,压得都不长个子了。”在父母的暗示下,孩子也觉得书包很重。所以,父母自己要知道是在锻炼孩子还是娇惯孩子。

   2.要孩子加强体育锻炼。

  让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,不仅可以增强体质,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毅力,如慢跑、爬山、游泳等。当然,父母要注意循序渐进引导孩子,要是逼迫孩子“一步登天”,往往欲速则不达。

   3.让孩子吃些苦。

  当今物质条件都比较优越,孩子大多缺乏毅力。父母应该有意识让孩子吃点苦,比如带孩子去露营,让孩子参加军训,让孩子挤公交车上学,陪孩子在赤日炎炎下赶路,或冬泳等等,这些都会锻炼孩子坚强的毅力。

   4.让孩子相信自己。

   相信自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,有自信的人容易战胜困难。要让孩子知道,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,只是没有被挖掘出来,而苦难正是最好的时机。有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孩,家庭条件一直很优越,上大学时,学校公寓因故停水停电三天,她原本以为自己不可能受得了,但这三天,她和同学们虽然有一些困扰,但都高高兴兴地生活,事后她很佩服自己。虽然是件小事,但她开始相信“人没有吃不了的苦”。

『教育名言』

  一个人是可以做到他想做到的一切的,需要的只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久不懈的努力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(苏联)高尔基  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、勤奋的人、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。

  ——(日本)木村久一

   从容面对人生的挫折财富

 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,太阳提供给我们温暖,雨水让我们湿润,大地给我们孕育了万物。当然,地震会摧毁我们的家园,洪水会淹没我们的农田,台风会把我们吹响深渊……这就是自然,自然中有祥和,也有灾难。如果我们能从容地面对人生的每一次侵袭,那么挫折也会成为我们的财富。

『经典事例』

  亚科卡是美国著名企业家,他有一个思想豁达的父亲。父亲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:“太阳总会出来的!”父亲教导孩子:人生有起有落,每个人处于逆境都要泰然处之。

  有一次亚科卡遇到不顺心的事,愁眉苦脸地回到家,父亲说:“告诉我,亚科卡!上月或者去年,你有没有遇到这么不顺心的事?此刻,你自己都记不起来了吧?所以,你今天如此烦恼,有些事到头来也许并不真那么糟呢!别想它啦,太阳总会出来的,明天好好干吧!”

  许多年之后,当亚科卡奋力拯救濒临破产的公司时,他首先想起的就是父亲那句“太阳总会出来的”。尽管当时处境很糟,但他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,告诉自己困难总会过去的。

『教育感悟』

  挫折是人生必经之路,当挫折来临时,我们没有选择,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并做自我调整。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教堂遗迹,上面留有一段题词:“事必如此,别无选择。”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:“逆来顺受是人生的必修课。”逆来顺受不是指消极应对、一蹶不振,而是看淡并放下此时的苦楚,从容地继续走未来的路。

  不可否认,作为父母的我们,在生活中也会面对很多压力,我们应该学会释放压力,并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心理承受力。事实上,心理受承力是一个心理品质问题,反映了我们对待困难和挫折的理智程度、社会风险意识,以及对自我思想、情绪、行动的控制力。所以,我们也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,从而从容面对挫折,也给孩子做个应对挫折的好榜样。

『身体力行』

  当我们从容面对挫折时,也就是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了人生。

   1.笑看人生。

 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在上演着人生的大戏,剧情的跌宕起伏,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都是很正常的表演。苏轼在《水调歌头·中秋》中写道:“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悲欢离合,此时古难全。”所以,人生原本潜在着太多的不稳定,挫折也好,喜悦也罢,都是人生的味道。只要父母有笑看人生的心态,才能更豁达地看待孩子的成长。

   2. 找人倾诉。

  即使是父母,也会因挫折感到失意,甚至对未来感到迷茫,不妨倾诉给可信的亲人和朋友,他们的安慰和疏导很可能使我们走出困境,他们的经历和阅历很有可能帮助我们找到受挫的原因,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受挫。父母能坦然地找人倾诉,也会理解孩子对父母的倾诉。

   3.让时间帮助我们。

  有一个治愈伤口最好的药是时间,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,时间都会很公平地对待大家。时间可以慢慢地清理伤口,不知不觉中我们会从挫折中渐渐清醒,清醒后开始反省,从反省中找到受挫的真正原因。那时,相信我们会真实、从容地面对经历的挫折。

   4.自我激励。

  一位歌星在遭受婚姻的失败后,一度无法从挫败中恢复过来。有一天,她把自己的每一个优点分别写在大小一致的纸条上,比如说:“我很会唱歌”或“我很爱笑”,再把纸条折好放到玻璃瓶里。她每天早上醒来,第一件事就是抽出一个纸条,然后激励自己当天就要努力发挥这个优势。慢慢地,她用这样的方式走出了阴霾,找回了自己。看来,父母也可以效仿这种做法,让自己尽快感受阳光。

   5. 找到原因重新出发。

 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,长期地沉沦在挫折中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,在尽早恢复过来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一件事,就是找到受挫的原因。以后的生活中,父母要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,这样重新开始也是给孩子打开心灵的大门。

『教子参考』

  孩子的成长同样会遇到挫折,他面对挫折的心态完全看父母的引导。

   1. 用亲身经历引导孩子。

  当孩子把自己的挫折向父母倾诉的时候,父母给孩子讲述自己的挫折经历,让孩子知道受挫是很正常的事情。如果父母热爱生活,对得失名利看得不重,不怕困难,意志坚强,这就是孩子面对挫折的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。

   2. 让新鲜的血液流进来。

  孩子即使明白道理了,也不一定一下子就能坦然面对,父母可以给孩子的生活输入一些新鲜的血液。比如,带孩子去野营,去接触其他的环境,让孩子知道世界很大,心也很大,新鲜的体会会代替孩子挫败的难受。等孩子渐渐恢复平静,父母可以和孩子从挫败中总结经验,勇往直前。

   3.用正常的生活气氛淡化挫折。

  父母有的时候也可以用“不强调”来淡化孩子的挫败,特别是已经对孩子疏导过了,但孩子长期走不出受挫的阴影时,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把孩子受挫当回事,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,越强调反而越不容易恢复。

『教育名言』

 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,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,否则这种积郁使人致病。

  ——(英国)培根

  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,面对黑夜、风暴、饥饿、意外与挫折。

 ——(美国)惠特曼

   把失败当做通向成功的阶梯

  与其说“失去”和“赢得”是一对反义词,不如说它们是在一个母体里一起成长的孪生兄弟。看似没有达到目标的失败,从中一定赢得经验;看似到达目标的成功,其中一定也有失误。所以,当父母和孩子尽心尽力做完一件事后,所有的结果都是一种收获。既然都是收获,又何必害怕收获“失败”呢?何况,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失败。

『经典事例』

  里根是美国前总统,他有一位豁达的母亲,母亲在他失败时总是说:“最好的总会到来,如果你坚持下去,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!”母亲的鼓励深深地印在里根的心里。

  1932年,里根大学毕业后,决定在电台找一份体育播音员的工作。当他去多家大电台面试时,都被拒之门外。后来,他去几家小电视台应聘,也都碰了一鼻子灰。

  他的心情糟糕极了,但是他想到母亲说“最好的总会到来”,于是,他又到WOC电台,但是负责人告诉他现在不缺播音员。当他带着极度郁闷的心情准备离开时,负责人突然叫住叫他问:“你刚才说什么体育来着?你懂橄榄球吗?”接着他们安排里根凭想象转播一场比赛。结果,里根被录取了。

『教育感悟』

  俗话说:失败是成功之母,没有之前的失败,不会有之后的成功。既然失败是为成功打基础,那失败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?里根在找工作的时候屡次失败,不但是母亲的鼓励支撑他走下去,相信他在失利的情况下,也在不断总结经验,不断调整自己,最终引来了幸运之神。

 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老师送给学生的一句话就是:“享受失败,享受成长。”只有不断地失败,才能不断地成长。作为今天的父母,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成长的阶梯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石上时,我们都会感谢失败。

『身体力行』

  父母首先要有不害怕失败的良好心态,才能更好得引导孩子的人生。

   1.人生没有绝对的失败。

  失败,意味着已经尝试过、努力过,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。为人父母者要知道,既然一件事情我们努力投入过,在这个竭尽全力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收获,一定有可以总结的经验,一定是在为下一次尝试做铺垫。所以,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,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努力归结为“失败”,因为从中我们获得了太多的收获。

   2.只问耕耘,莫问收获。

  农夫在耕耘农田时都希望有个好收成,但是收成的好坏不完全和农夫的勤劳成正比,其中还有很多外界因素,比如阳光、雨水等等。但是,如果不耕耘,一定没有收获。所以,父母在做一件事情时,只管努力做好今天,做好现在,以后是成功还是失败尽量不去想,只要过程中努力不懈,就让结果顺其自然吧。

   3. 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。

  当父母遭遇不成功时,心情的沮丧到底是什么原因?仔细揣摩一番,发现总免不了怕别人笑话,说到底还是面子问题。如果是这样,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,生活都是很累,为成功的喜悦而累,为失败的难过而累,为活在别人的眼光中而累。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活得轻松些,那自己首先得轻松些。

   4.最大限度的避免失败。

  不害怕失败是一种勇敢、豁达的良好品质,但父母不能因为不害怕失败,就对事情不做规划,那这就属于不负责任。所以,父母在执行事务之前,还是要做详细的预案,把影响成败的因素都考虑进去,比如:个人能力的高低,任务的难易程度,身体状况和外界干扰等。这样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比较大的把握时,就可以最大化地减少损失,避免失败。

『教子参考』

  当父母有了良好面对失败的心态,也就知道该如何提醒孩子了。

   1.多给孩子的正面引导。

  当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情时,父母不要提前给孩子说:“孩子不怕,可能最后会失败,但是只要你努力就好了。”这种暗示不是在消除孩子的恐惧,而是为孩子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找退路。孩子一旦从父母那里领会了这样的意思,他即使能突破,也有可能以半途而废告终。孩子做事的过程中,请父母给与正面的引导,可以给孩子打气,帮助孩子解决困难,疏通孩子内心的紧张。

   2. 引导孩子理智对待结果。

  如果孩子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,父母应理智地帮孩子分析原因,如果是孩子努力程度不够,父母就要激发孩子的成功动机。如果孩子确实尽力了,父母看看是不是任务难度过大,还是其他不可抗因素。总之,父母要帮孩子找到所谓失败的原因,孩子才会对结果坦然看待。

   3.不要总把“失败”挂在嘴边。

  父母在和孩子的交流中,尽量避免使用“失败”这个词,可以说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”。如果父母总是说:“虽然你失败了”“以前你也失败过”或“以后也要面临很多失败”……这样,就是一次一次地把失败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。而父母应该把“努力去做”、“勇敢争取”、“不要考虑得失”等激励孩子的种子种下去。

   4. 尽量减少孩子的失败体验。

  父母都希望孩子勇往直前,但是孩子不怕失败的前提是自信。而孩子屡战屡败的体会,会一次一次地削弱孩子的自信。所以,父母与其空洞地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失败,不如按孩子的能力和孩子各方面条件,提供给孩子难度适中的任务,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。因为,孩子的自信是激发不怕失败的根本动力。

 『教育名言』

  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。

  ——(英国)斯迈尔斯

  别人放手,他仍然坚持;别人后退,他仍然前冲;每次跌倒,立刻站起来——这种人一定没有失败。

  ——(法国)雨果

   大胆尝试是一种人生态度

  敢于大胆尝试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,只有愿意尝试的人,才会获得生活的眷顾。青蛙呆在井底,一辈子也只能看见一小片天空,如果它敢于大胆尝试,它可能已经跳出井外,在田野里歌唱,在池塘里游泳,在树叶上晒太阳……所以,为人父母者如果不想让孩子做井底之蛙,那就带领孩子大胆尝试吧!

『经典事例』

  牛顿从小就是敢于大胆尝试的孩子,他的尝试经常得到家人的支持。牛顿的舅舅会做一手漂亮的木工活,一天,舅舅进仓库准备做几个苹果箱,小牛顿就站在旁边好奇地看着,他看着舅舅拿着锯子锯一些木板,又用铁锤和钉子,把它们固定起来。不一会儿,几只整齐的苹果箱就做好了。

  舅舅离开仓库,小牛顿却拿着铁锤和钉子,认真钉起来。外婆忽然听到仓库里传来“咚咚”的声音,她来到仓库门口一看,地上撒着一大片铁钉,牛顿钉得正高兴。

  外婆对小牛顿的大胆尝试并没有制止,而是笑着对牛顿说:“伊萨克,小心点,别碰破手。”牛顿高兴地说:“外婆,您给我买一把锯吧,我想用锯把那把椅子的腿锯短一些。您瞧,这椅子的腿太高啦!”外婆几经思考,最后给牛顿买了一把锯子。

  从此,牛顿就缠着舅舅教他做木工活。慢慢地,牛顿做出了很多精美的小玩意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小木匠”。

『教育感悟』

 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在对生活的进行着尝试。生活有太多种滋味,越是敢于大胆尝试的人,越会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,越会成为生活的主人。如果一个人一生只吃过一种菜,他也许会以为所有的菜都是同一种味道,而只有亲自品尝过不同蔬菜的人,才会知道不同的菜有不同的味道。

  作为父母,不是告诉孩子蔬菜的味道,而是让孩子亲自去品尝。同一种菜,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味道也许是不同的。所以,父母要有品尝各色菜肴的勇气,孩子才敢去品尝他好奇的菜品,孩子是否敢于大胆尝试,主要看父母的态度了。

『身体力行』

  只有父母敢于品尝生活的不同滋味,才敢让孩子大胆品尝。

   1. 相信生活的美好。

  如果父母是一个对生活有美好信念的人,就容易对没有尝试过的事物产生好奇,好奇心是大胆尝试的动力。而对生活美好的信念不是源自于生活的一帆风顺或平平坦坦,而是在每一次或成功或失败的尝试之后,领悟生活的真谛,发掘生活的易趣。这样,尝试本身就是一种乐趣。当父母领悟到这种乐趣时,才会鼓励孩子去领悟。

   2.决定了就去改变。

  曾经读到这样一句话:“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?如果确定不满意,放下手中的一切,从零开始。”正是这句话,激励一个已经上了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学的学生,退学重新复习,第二年考上了重点高校。

  父母在生活中,可能不会像青年时期一样洒脱地去放弃,肯定要考虑家庭、事业、儿女,当然,这都是责任心的表现。而人生的重大转折不一定只在青年,如果确实有一个不错的机会,如果想尝试给家人带来更幸福的生活,决定了就去做吧!

   3.尝试大胆地放手。

  生活中有很多尝试,其中敢于放手也是一种尝试。作为父母,如果有勇气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,这种尝试对大家而言都是值得的。因为父母的放手不是不关爱,而是用理智让孩子锻炼成长。父母再尽心尽力地协助,都不如孩子有独当一面的能力,帮助他有这种能力才是真正的关爱。所以,父母请尝试着放手吧!

『教子参考』

  父母只有大胆放手,孩子才敢于大胆尝试。

   1. 让孩子自由地选择。

  平日里,父母在和孩子交往时,就要注意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。比如,父母给孩子买生活必需品时,就应该参考孩子的意思,看看孩子更喜欢哪个,父母可以提出建议。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意识,孩子才会有想尝试的意愿。

   2. 不打压孩子的积极性。

   当孩子有想做什么、想尝试什么的意愿时,父母不要一下子拒绝,这样会打压孩子的积极性,久而久之,孩子就没有想尝试的勇气了。孩子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,父母应给与大力支持,鼓励孩子去尝试,即使结果不如人意,父母也要多宽慰和鼓励孩子。父母要是因孩子的失利而严厉批评的话,孩子会越来越胆小。

   3.不以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孩子。

  当孩子渐渐长大,都想冒险,想有一番传奇的经历。父母可以把自己经历的,别人经历的讲给孩子,让孩子自己做借鉴,不要以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孩子的成败。每个人都有年轻气盛的时候,父母更要理解自己的孩子,让年轻一代自己去选择。但,这种选择一定要在道德和法律所约束的范围之内。

   4.提供建议,尊重孩子的选择。

  孩子在自主选择生活的时候,父母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,但也要给孩子一些必要的建议和指导,让孩子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所了解之后,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,做孩子坚实的后盾,做孩子永远的港湾。

 『教育名言』

  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,不但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,并且更有意义。

  ——(爱尔兰)乔治·萧伯纳

  失败固然痛苦,但更糟糕的是从未去尝试。

 ——(美国)西奥多·罗斯福

   在积极探索中挖掘人生宝藏

  探索精神是人类可以长足发展的源泉,如果人没有积极探索的勇气,爱迪生就不会发明电,人类也不可能享受科学带来的便利。而孩子通常比成年人喜欢探索,孩子可能会打开所有的鸡蛋,看看里面有没有小鸡,也会把录像带拉得满地都是,只是想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影子……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、鼓励和支持就足够了。

『经典事例』

 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,从小喜欢独立思考,父亲经常鼓励他去探索神奇的大自然。

  爱因斯坦5岁时,父亲给他买来一个小罗盘,爱因斯坦爱不释手地摆弄着。罗盘中间有一根涂着红色指北针,颤巍巍地抖动着。无论小爱因斯坦怎样转来转去,那根针总是指着同一个方向。

  他好奇地问父亲:“爸爸,这根小红针怎么老是不变方向呢?”

  父亲说:“你认为是怎么回事呢?”

  他马上说:“对,这根针的旁边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推着它,所以它能永远保持一个方向。”于是,他翻来覆去地研究罗盘,想在指针周围找出那神秘的东西,但他什么也没找到。

  父亲又说:“看看你能不能解开这个谜。”后来,爱因斯坦对电磁场的深入研究,其灵感也许就与源于这个小玩具罗盘。

『教育感悟』

  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说:“人的生活像广阔的海洋,在它的深处保存着无数的奇迹。”就像在大自然中,有很多能量真实的存在着,但由于人类还没有探索到,所以无法开采和使用。而人类能不能获得大自然的恩赐,完全看人们愿不愿意积极地探索,合理地使用。同样,一个家庭想不想获得生活的恩赐,完全看父母能不能带头去探索。

  正如,父母能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,就看他有没有积极探索的习惯;父母能不能感受的生活的乐趣,也在于他喜不喜欢探索。而我们的孩子恰恰具备喜欢探索的潜质,作为父母,一定要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,就像爱因斯坦的父亲,希望孩子找到谜底,于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就诞生了。

『身体力行』

  父母乐于探索,无疑会影响孩子的探索精神。

   1.要有“有疑必解”的决心。

  探索精神一般是通过消除疑问来培养的,父母都是成年人,成年人遇到疑问的时候有自己寻找答案的方式,可以看书,可以思考,可以通过网络探求,可以请教有学识的人,等等。无论在哪一方面,只要自己有疑惑,就不要把疑惑放在一边,而应该决心“有疑必解”,去找答案,直到让自己明白为止。父母这种“打破砂锅问到底”的精神,一定会影响孩子。

   2.有耐心等待探索的结果。

  父母排除疑问的过程中,也许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都没有找到确定的或满意的答案,此时,不要着急,因为很多问题的结果不可能一下子浮出水面,需要经过一段等待的时间。我们尽管去做其他的事情,只要有耐心,有静观其变的心态,不久,答案就自然浮现在眼前。所以,耐心可以增强探索的积极性。

   3.让笔记提醒我们去探究。

  《弟子规》里有一句话:“心有疑,随札记,就人问,求确意。”父母因为有工作,有家庭,又有朋友,很多事也许就会一股脑地找上门。如果我们有一个工作笔记或者生活笔记,在晚上把一天的疑点都记录下来,这是提醒自己去探索答案。如果父母可以把这个习惯能坚持下来,慢慢就会感觉到生活由于积极地探索而变得明朗起来。这种明朗是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感受到的,尤其是孩子。

『教子参考』

 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,为孩子开创美好未来。

   1.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。

  孩子之所以会去探索,是源于自己感兴趣和好奇心,父母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。比如,父母在教孩子认字之前,可以经常给孩子读故事,可以问孩子:“你喜欢故事吗?如果你要是能认字,你就能读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了。”父母经常这样讲,孩子总有一天会特别想学认字。只要父母引个头,孩子自己就能去探究。

   2.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。

 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泥沙和水,但有的父母怕孩子玩得太脏就制止。而孩子都喜欢走高低不平、坑坑洼洼的路,在孩子眼里这比平坦的路有意思多了。其实,这些都是孩子正在探索的表现,父母要让孩子充分自由地活动,才不会扼杀孩子的探索精神。

   3.鼓励孩子的“怪诞”想象。

  电话发明家贝尔曾大胆设想用电传话时,被好几位电学家嗤之以鼻,但著名电学家约瑟夫·亨利却说:“干吧!年轻人,你的设想了不起!”后来贝尔回忆说:“没有这令人鼓舞语言,我是决发明不了电话的!”可见,鼓励对探索有极大的作用。所以,父母不要嘲笑孩子“怪诞”的想法,说不定孩子真的会给人类带来奇迹。

   4. 教孩子修理家电。

  作为父母,特别是父亲一定要教孩子修理家电,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,自然培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。如果孩子在修理的时候,损坏了什么,请父母不要严厉责备,而是看到孩子喜欢探究的特点,那么,赔上一个物品也值得的。

『教育名言』

 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。

  ——(法国)左拉

  勇于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职。

  ——(波兰)哥白尼

   培养自己强大的执行力

  《弟子规》里有一句话:“父母呼,应勿缓,父母命,行勿懒。”这个“勿缓、勿懒”就代表了强大的执行力,在这个动作的背后是对父母的恭敬,对事情的重视。任何一个团体都喜欢有执行力的人,任何一个领导都喜欢有执行力的下属……执行力更代表一个人的处世态度,这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。请父母和孩子一起提升执行力。

『经典事例』

  一个小学生做事非常磨蹭,每天作业无论多与少都会拖到很晚。有一次,他的母亲想法了一个办法,她母亲让他用半个小时做完作业,他答应了。于是,母亲上好了闹钟,同时,他开始做作业。半小时一到,闹钟就响起来,孩子还差两道题没做完。但母亲毫不犹豫地说:“时间到了,你不要做了,睡觉吧。”

  第二天,母亲把孩子没做完作业的原因告诉了老师,老师也支持母亲的方法。这天晚上,母亲又上好了闹钟,孩子一开始就很抓紧时间,顺利地在半小时内做完了作业。从此以后,这个孩子做作业的效率不但提高了,做其他事情的执行力也明显提升了。

『教育感悟』

  执行力是在约定的时间内有效完成任务的能力,如果一个人没有相对较强的执行力,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容易陷入一塌糊涂中。而执行力的强弱一般由个人能力和做事态度决定的。其实,每个人做事能力可以通过实践去提升,而端正做事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。正如那个小学生,他完全有能力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作业,而一开始没有认真的态度对待这件事,时间一长就养成了懒散拖沓的毛病。

  父母如果不希望孩子的生活和工作陷入瘫痪中,就要从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开始,从小为孩子打好地基。父母不但要为孩子树立榜样,更要从小事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。

『身体力行』

  父母怎样才能培养自己强大的执行力?

1.增强责任感。

  一个成年人如果觉得事情特别重要的话,一般是不会去拖沓耽误的,“立即去做”是对待重大事件的本能反应。所以,父母应该首先提升的是自己的责任心,不要轻视每一件小事大事,这种态度会始终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,当然包括孩子。

   2. 认真落实关键。

  无论生活中或工作中,请父母都认认真真去做每一件事,唯有行动起来才是关键。只有一件一件事情积累下来,才会养成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,这就是在提升良好的执行的能力。相信父母的好习惯一定会“遗传”给孩子的。

   3. 做事有次第,懂得轻重缓急。

  做事的效率不高,很大程度上时做事的顺序不明确。父母在做事的时候,首先明确事情的轻重缓急,一般先做急于解决的事,然后做重要的事,再做不是很重要的事,把近期不必着急解决的事物记在本子上,有时间随时去做。父母如果不仅把这样的思维和执行度用在工作上,更用在家庭中,家庭不但井井有条,孩子感受到的也是有效率的人生。

4. 增强时间观念。

  明朝著名书画家文嘉在《明日歌》中写道: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;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。”因此,父母要提高执行力,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。时间观念从任何一件事情上都能体现,比如:不迟到,早晚作息有规律等等,这些都是提升执行力的必要条件。只有父母不浪费时间,孩子才会认为时间是宝贵的东西。

『教子参考』

  父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执行力,孩子才能总是保持清爽舒适心情。

   1.教孩子做事有计划。

  父母要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,起初父母可以自己计划告诉孩子,并且征求孩子的意见。比如,一个周末的生活如何安排,可以和孩子一起计划,可以制定得很详细,把每一件事情都按时间顺序计划,而且特别要注意,父母一定要和孩子按事先计划好的去做,千万不可随便变化。

   2. 培养孩子“今日事,今日毕”的习惯。

  孩子一般在假期中,由于时间比较自由,安排好的事情有可能会随时更改。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“今日事,今日毕”的习惯,安排好每天完成的作业,一定要提前或当天完成,如果是孩子没有遵守,即使熬夜也要当天完成。这样的警戒,可以杜绝孩子下一次出现同样的情形。

   3.让孩子合理分配时间。

 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:“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,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,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。只是要注意这种分配不可过于细密琐碎,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,而不得要领地瞎忙等于乱放空炮。”父母教会孩子优化时间,比如做饭这个简单的程序,每位父母都会先把米饭焖上,然后准备洗菜、切菜、炒菜,等菜做好了米饭也熟了。生活中,这样的优化很多,但是孩子不一定知道,父母就要告诉孩子,并锻炼孩子在生活中执行。

4.培养孩子雷厉风行的做事态度。

  雷厉风行就是“立刻起身,马上去做”,父母首先要做榜样给孩子,比如:大人早晨不要赖床;吃饭前做好准备,不要等到家人叫了还在那磨蹭;做家务动作稳重但不拖沓……关于孩子,教导他要立即回应他人的呼唤,立即执行父母的请求等等,久而久之,孩子自然养成良好的执行能力。

『教育名言』

  有效执行是迈向成功的阶梯。

  ——(中国)李开复

  要学会强迫自己天天读书,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搁到明天。今天丢弃的东西,明天怎么也补不上了。

 ——(苏联)苏霍姆林斯基

   握紧开启机遇之门的钥匙

  机遇就像一匹千里马,唯有伯乐才能认识千里马的珍贵。而我们自己是不是伯乐?即使是,有没有能力征服它?世界上,往往是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当父母在寻找千里马的时候,别忘了把自己提升成真正的伯乐。所以,父母提升自己,才能把握机遇,才能引导孩子抓住机会。

『经典事例』

  一个女孩很喜欢拉小提琴,有一次,学校邀请著名的音乐大师来学校参访指导,学校通知校乐队的成员如期参加这次活动。女孩不是乐队成员,但很想参与,又觉得自己没有资格。她左思右想后,把事情告诉了父亲,父亲鼓励女儿说:“你既然这么喜欢音乐,就应该把你的请求真诚地告诉老师,看看学校是否方便给你这个机会。即使没能参加,但你也争取过了,没有遗憾。”听了父亲的话,女孩第二天就请示了老师,老师答应帮她询问。

  当学校领导得知有其他学生也希望获得这次学习的机会,就决定请各班喜欢音乐的同学报名参加旁听,结果真有不少同学报名。当然,音乐大师的来访让这些孩子们都受益匪浅,女孩的争取不但让自己得到机会,也让更多的同学也得到了机会。

『教育感悟』

  机遇无处不在,一个人能把握机遇的前提是能发现机遇,正如小女孩她首先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,有重视才会想着去争取,而父亲的鼓励让她和她的同学都获得了成长的机会。从此以后,女孩明确了自己的音乐方向,一次在学校周年晚会上,女孩演奏了小提琴曲,被乐队老师相中,让女孩担当首席小提琴演奏员。

  有句话这样说:“机遇之门只为有准备的人打开。”女孩的第一次参与的机会是源于她的主动争取,第二次的机会完全出于自身有实力。我们不必去问:机遇为什么没来?只管问:我们做好准备了吗?作为父母,也应该鼓励孩子抓住机遇。当然,为人父母者也应该是一个善于把握机遇的人。

『身体力行』

   父母是否为把握机会做好准备了?

   1.提升自身修养。

  一个耳熟能详的事例:一个应聘者在进入办公室的一刹那,捡起了地上的一张废纸,原来,这就是一个面试题,他被录用了。当然,这个例子只是想提醒每一个人,要想把握机遇,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是很重要的指标,所有人都想和“德才兼备”的人合作,“德”始终在“才”的前面。父母只有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,才会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行的提升,所以,这也是为孩子把握机遇打基础。

   2.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。

  一个人能不能把握住机会,只靠品德也许是远远不够的。父母要想获得更好的机遇,在提升自己道德品质的同时,也要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的素养,即使父母人品再好,可是专业能力有限,那只会让人一生叹息。所以,父母只有不间断地学习和提升,才能为把握机遇做准备。父母的这种为自己专业努力的精神,一定会鼓舞孩子做好自己该做的事。

   3.打破习惯性思维。

  机遇对于有发展性眼光的人来讲是机遇,对循规蹈矩的人来讲是多余。比如:公司有一次外派学习交流的机会,而大家都在考虑对方的技术和知识是否符合国内的需要,可能学成归来,自己的位子不一定保得住,学到的信息也不一定能用上。大家的思维都没错,如果谁打破了这种习惯性的思维,谁就有可能捉住机遇。所以,父母是否能通过机遇改变命运,有的时候是靠眼光和胆识,而这种胆识也会深深地影响自己的孩子。

4.善于搜集信息。

  现今网络异常发达,一个善于搜集信息的人就容易把握机会。一个父亲想为儿子设计高考路线,却不知道什么是“自主招生”,通过一位老师的指点,他学会用网络了解相关的信息。通过这些信息,他明确了孩子的高考方向,帮助孩子准确填写高考志愿,让孩子在高考中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机遇。所以,资源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平等的,就看谁会利用。父母的善于搜集,无形中就会帮助孩子形成搜集信息的习惯。

『教子参考』

  父母注意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,为把握机遇做准备:

   1.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质。

  一个热情大方、愿意帮助别人的孩子,不但有很多朋友,而且孩子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,锻炼了自己敏锐的应变能力。一句俗语说:“朋友多了,路好走。”大概意思是“人脉广了,机遇多”,再加上孩子的有灵活机智的头脑,抓住机会对孩子而言应该不是一件难事。

   2.让孩子努力学习。

  学习是发展的源泉,孩子要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,丰富自己的思想、心智和情感,当孩子真正有了能力,机遇来临时才不会害怕、慌张,反而会兴奋和喜悦。机遇总是会突然降临,父母要注重孩子在平日里的学习体会,为孩子把握每一次机遇做充实的准备。

   3.培养孩子主动询问的习惯。

  一个孩子如果有主动询问的习惯,他长大之后很容易去主动寻找机遇。平时,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有疑就问,比如:主动向陌生人问路,主动打听地点,主动向人请教……总之,父母告诉孩子:“鼻子底下就是嘴,不懂就问,注意礼貌就好。”这样,久而久之,孩子不会胆怯,只有勇敢才能把握机会。

『教育名言』

  如果事先缺乏周密的准备,机遇也会毫无用处。

  ——(法国)托克维尔

  一个明智的人,总是抓住机遇,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(英国)托·富勒

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

  • 作者: 张振鹏
  • 类型:都市
  • 已完结

《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》从父母的修养、处世、学问、智慧、威...

热门小说榜
  • 1 我被霸凌后,他们肖想我哥哥

    1我被霸凌后,他们肖想我哥哥

    言安| 都市

    我和霸凌女孩们混后不小心考到年级第一。他们嫉妒心作祟把我一顿...

  • 2 生娃死遁后,新帝抱娃夜夜痛哭

    2生娃死遁后,新帝抱娃夜夜痛哭

    言安| 古言

    为了拯救自己的母亲,她费尽心思只为当上太子妃。破庙内,那一夜...

  • 3 我是我哥的肾脏

    3我是我哥的肾脏

    言安| 现情

    二十年前,我被养父母从孤儿院带回家,我好像拥有了全世界。可谁...

  • 4 冬至缚情

    4冬至缚情

    言安| 古言

    她与相亲对象结婚了。对方是港澳内陆第一豪门的独子,京圈顶级权...

  • 5 我的女友是尸皮鬼

    5我的女友是尸皮鬼

    言安| 灵异

    我总觉得女友最近有些诡异,喜欢大半夜起来补妆。忍不住拍个照片...

本站所收录所有小说作品、小说评论、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其个人行为,不代表本站立场

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!